描写边塞战士生活诗词( 八 )


(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从军行二首》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
《从军行》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
《从军行七首》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写戍守边疆的诗词展开全部长相思 作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的风景,是清寒苍凉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 。
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难怪王国维会将此与“澄江静如练”、“落日照大旗”、“大漠孤烟直”等等相提并论——古典诗词的魅力,尽在其中…… 写景毕竟为抒情 。
词人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而更多的是怀家思乡之情,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最忆的还是家中的温暖 。
所以,纳兰性德的乡梦不成,帐外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 。
【王昌龄写的出塞是首什么诗,是中的哪个词高度概括了边塞战士的边...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题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