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如何写?( 三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孩子的精神写照以及憧憬,但最后他依然承受不住精神压力卧轨了,梭罗虽然没有干出这样的事情,但我能从他的书中看到他,就像海子一样希望自己的心灵能有一处平静的居所 。

瓦尔登湖读后感如何写?


梭罗是现实的,瓦尔登湖也不是一个理想国 。看完这本书也许这样的概括最能体现我的感受了 。梭罗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每条道路都是命运之路,唯独你自己的不是,既然如此请继续走你自己的路吧”他之所以来了然后有又离开其原因用他的话说“或许是因为我认为还有好几种生活等着我去体验,而且无法匀出更多的时间给那一种生活”梭罗是有信仰的,信仰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如电影《等风来》上的那句话:“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但不幸的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已不知自己还有什么信仰 。终于明白了为什梭罗把那个“总是颂扬上帝,贬低烦人,反正他的头脑里只有这些崇高的思想”的哲学家视为贵客了 。
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 。瓦尔登湖在梭罗眼中并不仅仅是一个湖,而是一个充满着性情的湖,是一个心灵的归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块地方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正在匍匐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发去寻找它,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更是给了我们信仰,我们可能终老于此,也可能离开它,即使离开,我们也会像安泰需要大地一样时常需要它 。
写的无拘无束,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为必要表达什么看法,只传达一种温馨的氛围 。梭罗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告诫我们,一亿人当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的诗意而神圣 。

瓦尔登湖读后感如何写?


编者按:《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 。
1845年,亨利·戴维·梭罗拿了一柄斧头,一个人走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一间小木屋 。在自己亲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为师而又非遗世独立,现实、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时时在他心头交织升腾 。两年的独居时光给了他很多,付诸文字,便有了我案头的这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 。
瑞士的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瓦尔登湖》正是一个纤尘不染的心灵境界 。它静,太静了 。只有在红日斜坠的黄昏以后,平静躁动,心清神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