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读后感怎么写?( 三 )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有等级差别的国家里 。可,职业标准来了,也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在美国,等级差别是如此复杂和微妙,以至于国外的访客常常会忽略那些细微的差异,或者有时甚至意识不到等级结构的存在 。所以,国外访客稍不留意就会忽视等级体系在这个国家的运转方式 。
平等就像神话般存在在美国的社会中,这本书《格调》,作者的理解又是主要针对社会等级问题中那些可视的和可见的符号,但作者又主要集中在反映了一个人的行为选择的符号上,这意味着作者不会考虑种族因素,甚至,除非偶尔论及,也不会考虑宗教或政治因素 。种族的区别显而易见,却由不得自己选择 。宗教和政治观点通常由人选择,但人们的表现除了偶尔限于前院的圣龛或汽车保险杆上的小标贴,一般并不外露 。面对一个人,你通常看不出他是"罗马天主教徒"还是"自由派" 。你看到的是"手绘的领带"或者"蹩脚的涤纶衬衫",你听到的是"起限定作用的因素",或者"就……而论" 。为了弄清楚诸如此类五花八门的.信号,作者一直依靠感觉和直观判断,而非任何可以称为"合乎科学标准的"方法 。等级尤其应该成为一个严肃的美国话题 。因为在这里,我们并没有一个世袭的头衔,地位和荣誉的体制可以从容展开分析,每一代人都不得不重新界定等级体系 。这个社会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社会都要变化得更快 。并且,几乎是独一无二地,美国人会因为在这个社会立足何处的问题而困惑不安 。在美国,由于社会等级间的流动是如此顺畅,似乎每一位幸运儿都可以得到奖赏 。而伴随这一情况而来的特殊危险则是:失望,以及接踵而来的妒忌 。这个神话给人的印象是,你随时能用"挣"的方式向上爬 。然而,一旦一个人发现自己陷身于一个等级差别体制,并对这个体制的必要性表示怀疑,此时的幻灭感和内心痛苦就格外强烈 。有一些人在早期的中产阶级生活中发现,在他们为社会等级的攀升而奋发努力时,一些明显不相关的因素,例如遗传特征,早年背景,父辈或更年长一辈的社会地位,或多或少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他们因此变得有些绝望,这种绝望并非没有破坏性,尽管他们一般说来对这一破坏性秘而不宣 。
而读完《格调》这本书,不禁为美国乃至当今社会的等级地位等一些现实问题而更为感触,人们为了贫富感到烦恼和愤怒,就越说明等级存在的真实和严酷 。

《格调》读后感怎么写?


有人说读《格调》的人最没有格调,听起来有点酸;有朋友从来不打保龄球,就因为《格调》说贫民阶级的人才去打;
用书中的观点来分析,这应该是属于中产阶级的人的反应 。因为在乎别人看自己的眼光,没有阶级安全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