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怎么写?( 二 )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 。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 。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 。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 。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 。厚积方可薄发!

学记读后感怎么写?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
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入世”思想,从孔夫起,儒士对虚无缥缈的怪力乱神采取回避的态度,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倡导修齐治平,经世致用 。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在《学记》中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九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大成”————达到“大成”与否就看能不能“化民成俗”,让“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因此,中国的教育活动带有十分强烈的世俗功利 。特别是隋唐以后,学得满腹经纶,售予帝王人家,成了中国士的人生目标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一句是知识分魂牵梦萦的追求,后一句是穷愁潦倒时的自我安慰 。纵使旷达如李白、苏东坡辈,受了深厚的老庄出世思想影响,也是以蹭足金銮殿为人生第一殊荣 。
但《学记》把教育看作为是直接为社会政治服务,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知识分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从垂髫发蒙时开始,就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一步一步、一年一年苦熬苦修,上焉者立志“致君尧舜上”,追求“青史留名”还是值得称道的 。知识分把出仕佐助君主治国平天下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不管怎样,这一切,有助于统一知识分的思想,从而有助于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到社会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苟言残喘2000年,中国文明2000年间能薪火不断,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道德传承2000多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没有分崩离析,应该说封建教育制度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