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月诗词( 七 )


整首歌词很清新 , 很连贯 , 不像某些中国风只是一味的堆砌各种诗词以至于晦涩难懂 , 不知道说些什么 。
不得不佩服V的文字功底 , 对古诗词的遣用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
比如“宿昔不梳”原本是形容女子 , 而在被V这么一用 , 就成了一晚通宵苦读早上起来都忘了梳头的刻苦学习的情形 。
对点古诗词的应用也不是全文抄下 , 而是稍微改动 , 这样就比直接引用更加灵动生色了不少 。
比如“念桥边红药 , 年年知为谁生 。
”变换成“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
又如《如果当时》中的“与你若只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 。
我想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 是写不出这样的词来的 。
那么 , 《庐州月》叙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脚头是这么想的: 从前 , 在庐州(合肥)有这么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男女:男子为考取功名 , 报效社稷 , 十年寒窗苦读 。
女子贤良淑德 , 陪伴男子左右 。
等到赴京赶考的时候 , 女子送了男子一缕青丝 , 等着他考取功名回来娶她 。
等到真正考取功名的时候 , 各种各样的事接踵而至 , 于是他也渐渐忘了儿时的玩伴 , 以及他们当时天真的承诺 。
如今虽然有家室 , 也会有娇妻红袖添香 , 但却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感觉 。
官场黑暗 , 每天勾心斗角 , 当身心俱疲的时候 , 便怀念起时候的她 , 想念小时候的天真无邪 , 不用为这么多事烦恼 。
而这些美好的过去 , 在当时看来却不已为然 。
看着自己渐渐苍老城府的脸 , 男子忽然觉得现在得到的一切 , 却不是当初想要的 。
我想整首词表达了是对现实 , 以及物是人非的无奈吧 。
这同时也呼应了专辑名字:寻雾启示 。
如果说《叹服》是寻爱情 , 那么这《庐州月》就是寻功名 。
这首歌是新专辑唯一一首由许嵩编曲的歌 , 关于歌曲以及演唱 , 我就不多说了 。
清新的歌词+耐人寻味的主题+V式唱腔=又一首经典之作!
今天同学上课赏析周邦彦的词时无意间提到了许嵩,他说他的诗词和许...典故及引用: 1.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凿壁偷光 。
出自西汉匡衡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 , 偷偷的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
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
2.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其一:宿夕不梳头 , 丝发披两肩 。
腕伸郎膝上 , 何处不可怜?夜里睡觉不梳头 , 发丝披在两肩上 。
温柔得在郎君的膝上伸展 , 没有哪一处地方不惹人怜爱 。
3.红袖添香:出自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 , 红袖添香 , 眷属疑仙 , 文章华国 。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
4.一缕青丝一生珍藏:头发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载体 , 青丝 , 就是情丝 。
一缕情丝 , 总是要以所爱的男子为寄托 , 犹如藤萝之依附乔木 。
在古人笔记中传世的爱情故事处处可见古代女子以秀发相赠、以身心俱陈的笃定情长 , 而这些故事大都以男人的背信收梢 。
5.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出自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 ,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
念桥边红药 , 年年知为谁生 。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 。
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 , 附近盛产红芍药花 。
这几句是说 , 想桥边的红芍药 , 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 , 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6.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出自纳兰性德《浣溪纱》:谁念西风独自凉 ,  萧萧黄叶闭疏窗 , 沉思往事立残阳 。
被酒莫惊春睡重 , 赌书消得泼茶香 ,  当时只道是寻常 。
意思是说所有的这些事 , 在当时看来却是很平常的事 整首歌词很清新 , 很连贯 , 不像某些中国风只是一味的堆砌各种诗词以至于晦涩难懂 , 不知道说些什么 。
不得不佩服V的文字功底 , 对古诗词的遣用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
比如“宿昔不梳”原本是形容女子 , 而在被V这么一用 , 就成了一晚通宵苦读早上起来都忘了梳头的刻苦学习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