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李白的诗词( 二 )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戾,表达了诗人对拉纤民夫的同情 。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二句具体地细致地表现拖船民夫的痛苦,骄阳,重役,干渴,诗人抓住“水”这周围环境的典型事物,突出地表现了拖船民夫所受的煎熬和痛苦 。
因为天旱水浅,河中的水混浊得不能饮用,而壶中仅剩的一点点水也都成了混浆泥水,头顶上烈日炎炎,空气也象着了火,拖船纤夫连汗也淌光了,急需要水,却不能得到,“不可饮”,“半成土”,都渲染了纤夫的不堪忍受的痛苦 。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是指纤夫们唱起哀伤的歌,悲痛得泪如雨下 。
这是从具体地动作描写,深入一步地表现纤夫内心的痛苦,直接地表达了他们的悲愤的心情 。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这里由拖船转向“凿石”,由写人转入写景,由眼前的拖船运石宕开一笔写到万人凿石,从更为广泛的范围来揭示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人民群众的苦役重负 。
“万人”,“无由”,都突出表现了诗人极大的义愤 。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结尾以提醒句式,不写...
李白的古诗和诗意将(qiāng)进酒 (李白)〖唐〗{乐府诗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
(径须:直截了当 。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译文: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李白诗词是形容什么的? 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最明显的是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
在李白的作品中,他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异的想象和神话的离奇境界表达思想感情,抒发理想愿望 。
写得热烈奔放,雄奇壮丽,洒脱飘逸 。
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吸收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影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完美境地 。
其诗各体均佳,尤长于古诗和绝句 。
另有词若干篇,文60余篇 。
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浪漫主义的顶峰,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
李白的古诗和诗意展开全部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2.疑:怀疑,以为 。
3.举头:抬头 。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