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二 )


同时,他也明白凭借他一人之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便只能选择愤然出世了 。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 。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嗟叹自己的才华竟在这官场中充分的施展 。或许就是他这样的一个人,才能在这浑浊的世俗中散发出生命的芳香吧!同时,他的做举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是不被认可的,甚至是对他嘲讽,认为他辞官简直是荒唐之至 。在当时许多老板姓都以做官为一生奋斗的目标,在他们的认知里,做官,可是一件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大事 。而陶渊明的做举,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一个疯子所做的事 。
所以说,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苦难的加剧,即“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已矣乎”“胡为乎湟湟欲何之”都表明陶渊明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
浑浊的世俗中,谁独树一帜风采?唯他恰如秋霜中傲然绽放的菊花,在严寒下挺直自己的脊梁并散发出生命的芳香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家道的衰落,境况的窘迫,理想的冲击,陶渊明选择了出仕为官 。那时的他激情澎湃,他想在仕宦之途尽现一身的才华,他想在混乱之局挥洒一腔的赤诚,他更想在生命之巅成就一生的梦想;那时的他犹如一只羽翼微丰的鸟,带着晨霭扑翅飞向了心灵天空!
我不愿重温他那段阴雨晦霾的为官生涯,虽然短暂但已让所有文人为此咏叹千年 。我倒愿意想象他决意辞官,书写辞呈的情形,轩昂的眉宇微皱,严肃的嘴唇紧闭,一双灼灼的眼睛直射出睿智而又果决的光芒,手中的笔尽情挥洒,心中的块垒一泄而出,酣畅淋漓!最为我神往的是他快意地扔掉纸笔,随后扬长而去!!那份洒脱,无羁,直令其余的县令瞠目结舌 。在那个门阀等第森严的社会,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人比比皆是,而唯独他却做出如此的骇世之举,也唯有他不媚权贵守住了精神的纯净 。很多人惊叹他的傲岸壮举,却不能拥有他那般的胆量,更不敢步他的后尘 。在我看来他是一位率真的几近孩童的文人,更是一位孤高的智者 。
他看清了世俗的污秽,他洞明了人生的真谛 。性质自然,本爱丘山的他只有回到故土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才能呵护心中纯洁的梦想 。四十一岁的他归心似箭,敛裳宵逝,载欣载奔地回家了 。家,那个温暖的字眼,多少个夜晚让他魂牵梦萦;家,这个安全的港湾,多少次疗治了他的创伤;家,这个熟悉而荒芜的生命终极,令他热泪盈眶 。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压抑得太久,呼入胸腔的是缕缕的馨香 。一丝笑容挂在他疲惫的脸上,一行老泪洒在他眷恋的故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