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00字怎么写?( 二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2000字怎么写?
除了文学,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历史类的 。对于历史本身,我也是颇有兴趣的,但可惜的是,纯粹的古人笔触我也是看不进去的,于是乎,现当代的历史著作变成了我的最爱 。烟索重楼,月迷津渡,从书中走出来的一个个人物身上都有股子道骨仙风的气质 。这些人大部分或是王侯将相,或是富贵显达,也有臭名昭著 。总之,能够被记住的人身上,总有那么基础值得观瞻的地方 。茫茫人海,凡夫俗子,又有谁会被永久的铭记呢?记得张爱玲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无论是好名或者是恶名,总比不留名要强 。读历史,就是读那活灵活现的人物就是读那错综复杂的时间 。读历史,是对人类的一次反省,又是对人类自身的一次升华 。
读历史,不能错过明朝史,因为明朝史汉族掌握政权的最终一个封建王朝 。而读明史,就不能错过《万历十五年》,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这本书的英文名字《1687:ayearofnosignificance》,直译是《1687:无关紧要的一年》 。确实,万历十五年间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这些“细枝末节”恰恰是明朝衰落的关键 。就历史来讲,有三个不可忽视的特点:一:学术性 。黄仁宇本身就是一位大家,他的学术造诣是值得钦佩的 。书中有着很多的历史资料来佐证作者的观点,且看附件中参照的文籍就能够懂得其中大意 。在40年之前,有着一位双鬓斑白的学者,带着老花镜,手拿放大镜,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收集所需要的资料 。这份努力,本身就有股酸楚的味道 。二:坦诚性:作家本身所拥有的大历史观注定了他对历史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着相当的了解 。书中也说过:“用视而不见的态度抹去这些事实,就是不忠于历史;对一个英雄人物隐恶扬善,也并不是真正的推崇” 。在这样的历史态度的引导下,《万历十五年》也显露出更为深刻的坦诚 。原本的讲,对与错本没有什么界限,是与非也只在一念之间 。所以,真实并且客观的对待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 。哪个太监被打了,哪个大臣的父母过世了,哪位夫人升为诰命了,哪位大臣又从
江北调往江南了 。也许每一天都发生的偶然就会一不细心撞上一种必然——轰,硕大的明王朝就此灰飞烟灭……三:个性化的表达 。个性化不代表标新立异,黄老就属于朴实的个性化表达 。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娓娓道来,艰涩复杂的历史文献就会豁然开朗,并且又增添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厚重感,我们也更理解作者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感与书香气 。另外,本书适合各种各样的人群欣赏,因为识字的人就能看得明白,但其中的奥秘又是不一样层次的感受了 。
读史是一种很畅快的情感,从中受益的过程更显得酣畅淋漓 。而读了《万历十五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要在拿得住的'范围有所突破 。拿海瑞和戚继光来比较:一文一武,在文人当道的明朝,似乎海瑞更应当吃得开,然而事实呢?“海瑞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务而牺牲自我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 。海瑞用他对律法的绝对忠诚,对自我要求的绝对严苛,对清廉正义的绝对奉行,使自我成为了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天下读书人,对他只能是又敬又畏,也仅有当他死后,才会让人大舒一口气 。与此不一样,戚继光处处受挟制,但却终究成功的成为一名抗倭名将,带领他的戚家军傲视群雄 。戚继光作为官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例如腐败 。可是他成功了,原因何在?正是那份妥协 。很多时候,很多情景,不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够有所变动的,在有把握的范围内施展自我的才华,使矛盾暂时搁下,不予激化,避重就轻,相信会有更能理解的结果 。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老无所依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