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开头诗词( 二 )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
《钓翁》——唐·罗邺(一作郑谷)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 。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
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
《江上逢故人》——唐·韦庄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 。
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鹃花发鹧鸪啼 。
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 。
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 。
五开头 诗词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 。
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 。
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
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 。
”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 。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
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
注释[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
分别由数字开头的古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去二三里,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八 九 十 枝 花 。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汉诗 孔雀东南飞) 五鹿歌杂诗谣辞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
(孔雀东南飞) 六十余年慕古人,即今方近葛天民 。
(初春书怀) 七十人稀到,吾过十四年 。
(八十四吟) 八十仍逾四,迟留未告行(八十四吟) 九素烟中寒一色,扶阑四面是青冥 。
(白玉楼步虚词)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
(孔雀东南飞) 百金非所重,厚意良难得 。
旨酒亲与朋,芳年乐京国 。
(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石灰吟于谦) 万官惶布莫违 。
百姓惨惨心悲 。
(孔融全集六言诗)...
“孙”字开头的诗词 太多太多,仅在唐诗宋词中各举十例:唐诗:郑澣 【和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 石室寒飙骛,孙枝雅器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