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6)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 , 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 。蚜虫吃绿叶 , 使它无法输送养料 。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 , 随即变黄落下 。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 , 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 , 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3、编故事:“第二年 , 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 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 , 怎么说 , 怎么做呢?比一比 , 谁的故事编得好 。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 , 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 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 , 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 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 , 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在教学中 , 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 , 也可称为初读 。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 。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 , 读通课文 。(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 , 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 , 或课堂讨论 。因此 , 教学中 ,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 , 去发现 , 去探究 。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 , 但意义深刻 。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 , 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是理解课文的重点 。通过讨论 ,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 , 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 , 适合表演 。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 让学生都来做演员 , 都来做导演 , 在表演中 , 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 , 个性得到了张扬 , 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