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清凉寺诗词( 三 )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
《送僧游五台山》年代: 宋 作者: 释简长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 。
积雪无烦暑,高杉碍落星 。
碛雪檐外见,边角坐中听 。
师到栖禅夜,龙湫独灌瓶 。
...
描写五台山的古诗词有哪些?1、《五台山》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
2、《五台山和韵》年代: 宋 作者: 史监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 。
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
3、《送僧游五台山》年代: 宋 作者: 释简长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 。
积雪无烦暑,高杉碍落星 。
碛雪檐外见,边角坐中听 。
师到栖禅夜,龙湫独灌瓶 。
4、《故人梁天机家岢岚即五台山之南也余驰使云中》年代: 宋 作者: 郑獬君家在山南,我行在山北 。
山如碧连城,千里万重隔 。
我行君不知,乘冰赴异域 。
异域无春风,未晚日先黑 。
思君应在家,游衍甘眠食 。
复恐为荐书,去谒天子国 。
寒云在山头,应见真消息 。
我欲讯寒云,云飞攀不得 。
我马不行空,如何度山侧 。
相望两不知,立马情何极 。
5、《颂古二十六首》年代: 宋 作者: 释嗣宗婆婆不在五台山,平地行人作易难 。
蓦直坦然今古路,区区却过赵州关 。
描写五台山大白塔的诗词满清四大疑案中,顺治出家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皇帝,居然会为了一个女人选择出家,这也太有点不像皇帝了 。
可是顺治帝确实是消失了,很多证据都表明,他的去向是在五台山 。
就连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也让韦小宝在五台山清凉寺见到了顺治皇帝 。
可是天下名山古刹那么多,为什么会是五台山呢?难道少林寺、白马寺、普陀山、九华山都不能让这位顺治帝当成修行之所呢?难道只是因为五台山离北京比较近?当然不是这样,身为一朝之皇帝,一举一动背后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
而大清皇帝与五台山之间,还有着政治的原因 。
大清的皇帝其实不单单是紫禁城中的皇帝,还是蒙古的大汗——博格达汗,又是藏传佛教的活佛 。
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大清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
为什么要做蒙古的大汗和西藏的活佛呢?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便于统治 。
就像八旗军打到了中原,中原人都认皇帝,谁是皇帝听谁的,于是最高统治者就当了皇帝 。
而那两个地方也有自己的统治者的称谓,他们不流行叫皇帝,于是就有了另外的说法 。
知道了清朝皇帝被称为文殊菩萨化身,也就好理解顺治帝为什么在五台山出家 。
康熙为什么五次赴五台山,亲自登五个台顶朝拜文殊菩萨 。
不光顺治爷俩去过,雍正没当皇帝时也随他皇阿玛去过五次,后来当了皇帝太忙就没再去 。
雍正的儿子乾隆也去朝拜过六次 。
因为五台山是汉藏佛教公认的文殊菩萨道场,它的宗教与政治地位,就让它在皇帝心中比泰山封禅还重要了 。
五台山的神话传说 你好!1、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 。
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 。
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 。
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 。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 。
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 。
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 。
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