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思诗词( 二 )


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 。
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 。
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
唐杜牧秋思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
唐黄滔秋思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
唐李白秋思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
唐李白秋思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
秋 思(唐)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如果认真读就会发现这些古诗多被赋予悲情,这是古代秋思题材的普遍意义上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刘禹锡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
张籍秋思表达思乡的诗句 表达思乡诗句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1.全文:《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2.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
3.赏析 这是乡愁诗 。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 。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 。
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 。
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
”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 。
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
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
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 。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 。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 。
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