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经典诗词( 三 )


——《文心雕龙.章表引》【译解】:上表不一定推让三次,又文辞不应浮华 。
《文心雕龙 。
章表》说:“昔晋文受封,三辞从命 。
”曹操说,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 。
六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 。
——《论吏士行能令》【译解】:没听说无才能的人及不作战的军士,都一样可以得到奖赏的,立功、兴国也不是他们这些人 。
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
七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
——《论吏士行能令》【译解】:贤明的君主,不用没有功劳的臣子,不奖赏不作战的军士 。
国家在太平时期崇尚的是德行,战乱时期奖赏的是那些有功劳、有才能的人 。
八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
——《选军中典狱令》【译解】:掌管关系人生命的刑法,是大事,要选精通法律的人来担当 。
“夫刑,百姓之命也 。
”选用执掌刑法的人至关重要 。
九智者之虑,虑于无形;达者所规,规于未兆 。
——《作书与孙权》【译解】:聪敏的人考虑问题,事前都有计划和打算;旷达的人谋划一些事情,都具有预见性 。
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远见才能成就大事 。
十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
——《以高柔为理曹掾令》【译解】:国家安定时期施行教化,是把礼放在首位;平定乱世采取的政治措施,则是把刑罚放在第一位 。
十一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
——《礼让令》【注译】:对人礼一寸,受人敬一尺 。
十二量时度理,进退合义 。
——《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译解】:分析时势,揣度事理,行为举止才合法-?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恒,田畴为向导,立了大功而固辞封侯之赏 。
十三失晨之鸡,思补更鸣 。
——《选举令》【注译】:耽误了报晨的鸡,还想再叫一声补上 。
季阐有罪,后来曹操起用了他,他便发奋工作,以报答恩情 。
十四辞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谓之让 。
——《艺文类聚》【译解】:辞去爵位和俸禄,不能因为争利而伤害自己的名声,更不能因为追求高官显爵而损害自己的品德,这样做才叫真正的让 。
提倡谦让 。
十五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短歌行》【译解】山永不嫌它高,水永不嫌它深,我将如周公一饭三吐哺那样接纳贤士,让天下有志者都归统于我 。
思贤若渴才能平定天下 。
十六圣人之用兵,戢时而动,不得已而用之 。
——《孙子十家注 。
孙子序》【译解】圣人用兵,守时机而动,不得已才去用兵 。
表明了不可黩武的思想 。
十七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蒿里行》【译解】累累白骨暴露在荒野,千里中原听不到鸡鸣 。
生灵涂炭百不余一,想起就令人痛断肝肠 。
战争给民众带来极大的悲苦 。
十八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短歌行》【译解】满怀着慷慨激昂的感情,是由于心中的忧患久久难忘 。
用什么来释解这无边的愁思,只有那杯中的美酒杜康 。
十九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
——《孙子十家注 。
孙子序》【译解】:穷兵黩武,会自取灭亡;去武扬文却又迂腐不堪,也会灭亡 。
吴王夫差和徐偃王就是恃武与恃文的两个例子 。
二十心恬澹,无所愒(Kai) 欲 。
——《气出唱》【注译】:心中清静、淡泊安闲,方可做到无贪欲 。
二十一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精列》【注译】:人都有死的时候,即使大圣大贤之人也都一样,何必还为死去担忧呢?二十二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
——《秋胡行》【译解】:天地是那样的久远,而人生的道路却是很短暂的啊!二十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译解】:神龟虽然长寿,但终有死亡的时候;飞龙尽管能腾云驾雾,神通广大,但最终也要化为乌有 。
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 。
二十四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
——《却东西门行》【注译】:狐狸死时,头都向着自己的窟穴,人又怎能忘了自己的故乡呢 。
以狐死首丘比人之不忘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