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有感怎么写?( 二 )


《三字经》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 。一篇又一篇的寓意能增进我们的知识和见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和我一起去读读这本好书吧!

读三字经有感怎么写?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啄,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 。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 。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 。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 。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

读三字经有感怎么写?


上学前背《三字经》时,其中很多话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现在上学了,经过爸爸的讲解,我能理解书中的一些含义,特别是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昔中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勤编,削竹筒,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
这六段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七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入此勤奋的学习;宋朝赵普读了一辈子的《论语》,做了宰相之后,扔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私削竹片来抄书,他没钱买书,却如此勤奋;孙普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没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捉萤火虫当作灯光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穷,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就停止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