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秋 诗词( 五 )


古画里就有“梅、兰、菊、竹”四条屏 。
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 。
“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的高洁 。
晋代陶渊明写了许多菊花诗,赞美“秋菊有佳色”,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令人神往的境界 。
为写菊花诗,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也很有意思 。
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
”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 。
”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 。
”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 。
”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 。
菊花落还是不落呢?其实,这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较稀罕罢了 。
2.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
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 。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 。
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 。
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 。
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 。
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 。
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 。
那其中《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
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
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 ” 。
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 。
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 。
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
3.《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吟菊》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
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
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 。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
4.黄巢的《题菊花》,却又别有一番风味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5.宋代重阳咏菊花词也是汗牛充栋,最著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老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还有其他一些,上面是比较著名的 。
几句写菊花的诗词忆菊 衰草离离惹旧思,寒蛩又唱去年时 。
歇锄南圃沽新酒,寄意东篱话故知 。
莫谓秋风传讯早,休贪春梦放花迟 。
兰馨竹韵长相伴,岁岁重阳是约期 。
访菊 芳园曲径赋闲游,绿叶黄花劝客留 。
秀色未饶天外锦,清霜先得鬓边秋 。
南征雁寄诗心远,东去风来逸兴悠 。
瑶井栏杆千叠雪,海云红上太真头 。
种菊 陶盟我践踏云来,好借轻阴趁手栽 。
飒飒金风吹泪落,丝丝蜡瓣守时开 。
寒庭月色横霜枕,软袖花香倾酒杯 。
欲酹江龙行细雨,芳姿不许染尘埃 。
对菊 垂丝万缕散黄金,仙态神姿惹爱深 。
月下玲珑堪自赏,庭前缱绻费长吟 。
妖姬敛衽生佳色,瑶柱张弦弹好音 。
移去牙床天作帐,今宵无酒醉花阴 。
供菊 焚香把酒与君俦,枝自娉婷花自幽 。
清供玉瓶侵冷露,红缠锦鬓向深秋 。
何妨与佛说心事,谁可偕卿作梦游 。
利是虚空名是幻,难抛菊舍忍淹留 。
咏菊 无端夜露晓霜侵,谁见娥英发恨音? 瘦骨孤标夸劲节,柔肠百转自沉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