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如何写?( 六 )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 。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
读论语有感1000字(二)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 。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 。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 。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 。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 。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