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楼梦》有感如何写?( 四 )


朱老师运用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对此加以阐述,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它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动作协调 。正是在意识的管辖与指挥下,精神生活才具有稳定合理的特点 。前意识,是属于意识的观念和思想,因与现实生活无关,被排除出意识,而游离在意识边缘,可以较快、较易的进入意识领域内 。在意识与前意识之外,即是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中占据最大量、最原始的部分 。在精神世界中,潜意识压在最深处、最底层,但又最活跃,总是设法浮现到意识表层上来 。
由此引发了个人的“三我”状态,本我,是遗传下来的动物性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其目标是毫不掩饰的满足生物欲望,内部充满了非理性、反社会和破坏性冲动,是潜意识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承载体,它与生俱来,是最原始的部分,遵循着快乐原则 。自我是每个人都包含的心理内涵,是理性的,是意识的主体部分,它控制着能动性的入口,及将兴奋释放到外部世界中去,处于本我与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活动,在现实原则中感受情感 。自我调节本我,与之相对立,是检查精神内部运动的所有过程 。自我是部分意识的参与者,它的任务是使本我与外界社会更好的协调,并采取某种方式转移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本能冲动 。超我是充满清规戒律和类似于良心的人格层面,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内在的道德检察官,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来自于内心的道德理念,为自我确立了好与坏的范本,一个社会的理想和价值观是通过超我传递下去的 。如何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文学即人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呢?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潜意识中人类理性的长期压抑不得释放,自我对于本我的调节过于严苛,内心感情宣泄的出口被控制的过于窄小,因此很容易形成所谓的情结,人类需要有宣泄的渠道来解开情结,而这种渠道,恰恰可以通过文学的形式得以记叙和留存 。因此,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最原始的内心意识的表达,文学,即人学 。2.从《红楼梦》看待中国古人的社会理想
【阅读《红楼梦》有感如何写?】《红楼梦》中的奇绝诗词有很多,我很喜欢当中的这一首《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 字里行间并不单纯的流溢出欲说还休的相思之愁,更饱含着浓重的空虚寂寥之感 。这种文字的感伤弥漫在整部作品当中,以奢华的表现形式着重渲染浮华背后的内心空洞与麻木的挣扎,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