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字经》有感怎么写?( 十 )


我发现《三字经》中的很多话都是金玉良言,尤其是“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等到被窝暖和了,他才请父亲上床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于是我就向黄香学习,替妈妈暖被窝 。妈妈说:“孝敬父母不仅表现在替父母暖被窝,更重要的是要明事理,让父母少操心 。”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汉朝人孔融家里种了一棵梨树 。他四岁的时候就把大的梨让给兄长,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 。我要向孔融学习,像他那样谦让同学 。
“披浦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这一段话说的好 。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扭转贫苦的命运,我要向路温舒和公孙弘学习,儿时努力学习,将来成大器 。
“头悬梁,锥刺股 。”分别讲了晋朝的孙敬在读书时把自己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自己打瞌睡、战国时的苏秦每当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以免自己睡着的故事 。从这句话我想到了读书不能因为一点疲倦就放弃,疲倦时也要自我督促 。
《三字经》真是一本千古名作!它能让我们的品行变得更完美,怪不得学校要求我们读这本书 。

阅读《三字经》有感怎么写?


我是一个爱读课外书的女孩子 。我读过很多课外书,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三字经》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 。它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翻阅它 。它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开篇的短短几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很相近,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学习的环境的不同,慢慢地人的习性就会相差很远,有了好坏之分 。可见周围环境对人成长影响很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出息,即使在古代也不例外,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奋勇向前 。玉石只有经过雕刻打磨才能成为器物 。同样的,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知识和道理 。人之初,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成为“玉”的机会,可为什么长大后,人与人之间却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除了环境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各人后天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 。只有愚蠢和懒惰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老天的不公 。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须得付出辛勤劳动 。如果今天不把握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只会一事无成 。相反,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练自己,将来就一定能成为光彩夺目的“玉” 。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非常孝顺,九岁时就懂得替父亲暖被窝 。父母养育我们长大,为我们操碎了心 。成功时,父母陪我一起庆祝,失利时,父母在我身边支持鼓励,与我共渡难关 。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让孝顺这一光荣传统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