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如何写?

它有着浅黄色的封面,寥寥数字,丝毫不起眼的静静的趟在书架上 。直到看到它有韩寒、刘德华和李敬泽作序,这才让我好奇:这是本什么样的书,竟劳动这三位不同领域的大腕!
原来这是《中国新闻周刊》前执行主编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这位80后的闽南人,用他真挚的语言,描述了坦荡荡的自白成长经历,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他的人生就这样真诚的摆在面前 。
整本书有14个小故事、1篇后记,每一篇读起来都有种共鸣感,那种沉重却又如释重负的感觉 。如第一篇《皮囊》:一贯坚强的阿太(外婆)去世了,我和作者一样难过 。我也有个坚强的外婆 。外婆早早的腿脚就不怎么好了,但凡跑腿的事情都是外公在做,即使这样也没见过外婆对什么事情示弱过 。几年前外公离世,外婆又摔了一跤,腿脚越发的不好了,连正常走路都成问题 。当时我们晚辈都以为外婆撑不了多久,一贯强势的她,怎能受得了无法走路、事事看人脸色的现实 。没想到,大半年后外婆居然能借助椅子挪到院外晒太阳、找人聊天了!后来才知道,是外婆逼着我妈妈买了好多止疼片,每天都吃一把,强忍疼痛都要站起来 。我每年回家都会去看望外婆,她总是拉着我的手说好多话,我说的话她却因为耳背已听不大清了,但她依然很开心的笑着、颤巍巍的挪着椅子送我出门 。
读到阿太留下的话:“黑狗达(作者小名)不准哭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 。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 。来去多方便 。”至此才明白,阿太才是大智者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
读到强壮的父亲中风瘫痪了,一次次尝试恢复一次次失败,退为孩童,无理取闹,直到去世,作者气急败坏破口大骂时,我的泪水止不住了 。这不就是可怕的“子欲养而亲不在”吗?父母亲用他们历经几重苦难的皮囊养育了我们,让我脱离山村在城市定居 。他们的皮囊渐渐衰败,已经无力再为我遮风挡雨,他们认为这是在拖累我,不愿和我一起在城市生活 。殊不知,只要他们在我身边,就会带来无穷的力量,像小时候依偎在大树下,有着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 。
没有了皮囊,还有灵魂 。没有了灵魂的皮囊也仅仅是皮囊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刘德华说,看蔡崇达的书,犹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我想,这盏明灯我需要,你也需要吧 。

《皮囊》读后感如何写?


一个看似平凡的书名,背后却包含着那些并不简单的道理......
本书作者蔡崇达,1982年生人,闽南人 。韩寒口中的“写作高手” 。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