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怎么写?( 七 )


这本小说,给了我力量!

读《活着》有感怎么写?


童年,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美好的,可是在作家余华的著名小说《活着》中的三个孩子都过着苦难的童年,在那个年代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不能比,经济不好,条件不好,甚至连肚子也填不饱 。
书中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凤霞,有庆,苦根 。凤霞是一个女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弟弟有庆能上学,被迫到别的有钱人家去干活 。有一次,在三年大饥荒的时候,为了不被别人抢走一个地瓜,差点出人命 。有庆是凤霞的弟弟,冬天时为了不磨坏一双布鞋,天天都赤脚跑到学校,又赤脚跑回家 。有时空了就会帮父亲干点活 。最不幸的是苦根,因为家里穷,以前没有零食吃,有一天苦根生病了,外公给他炒了一大盆豆子当零食,他吃多了,最终被撑死了 。上面三位孩子的苦难生活和现在美好的生活根本没法比 。
在现在,就拿吃饭来说,书中的孩子为了一个地瓜会跟人拼命,听到有粥喝会高兴得跳起来等,都表现了那时食物的珍贵 。再看看现在,吃饭不仅仅是吃饱了,有些孩子只喜欢吃昂贵的肉或一些山珍海味,只有个别不挑食的孩子 。就是这样,有些孩子经常吵着闹着去大酒店,大饭馆吃饭,对一些自以为不好吃的菜指指点点 。要是在过去,这些“不好吃的菜”一定是美味佳肴 。
这么美好的童年,这么愉快欢乐的童年,有些孩子还会连连叫苦,他们有真正体会到这些过去孩子的苦难吗?没有!我们从现在一直到将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不能再浪费粮食和资源了,否则将来我们会变得痛苦 。

读《活着》有感怎么写?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沉重的小说 。主人公名为福贵,实则无福无贵 。
看完这本书,感觉一切语言在此刻都是苍白与无力的,这本书的阅读是让人恐惧甚至窒息的 。
福贵对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终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 。说他幸运,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说他不幸,他也曾经历过幸福,也曾经历过苦难,并且在经历过一切后仍乐观而坚强地活着 。正如那句话所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
一部《活着》,让我们体会到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迁 。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像福贵这样悲惨遭遇的底层人民不计其数,福贵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实例 。
生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很难去设身处地地体会福贵的感受,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坚强地活着 。往事随风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迹 。时间终究还是会让一切变得苍白无力,“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遇到困难,但我觉得,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有了深刻的含义 。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 。所以,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