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八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的主旨非常明确,就是讲与孩子如何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 。主要是写给父母的,对我们老师也同样适用 。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 。只拥有爱是不够的,只掌握大量的知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正如我的感慨,不能被接受的爱是没有意义的 。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 。就好像一位医生,仅有对患者的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够的,你必须还能做到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 。但这一步才是治愈病人的关键 。作为父母老师我们应该在拥有爱和知识的同时掌握传播基于爱的技巧与方法 。不至于胡乱挥舞手中的刀,给孩子造成伤害 。
忘记是哪一本书中讲的,“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反过来说,没有好的关系就不会有好的教育 。孩子要想真正的成长需要的是他内部的需要的动力 。别人加在他身上的是压力,他自己产生的才是动力 。有一个比喻非常好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 。从内打破是生命 。”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你从外面打破他,他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 。如果你有方法让他自己从内部打破,那么他就是一个重生的生命 。好的教育是激发他的动力,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 。而激发动力的前提是我们的家长老师一定要掌握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书的第一章中提到,沟通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 。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 。以后会有玩的时候 。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今天这位父亲采取了另一种方法 。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 。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我当然很失望 。”“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是呀!”
而对于父亲的反应孩子通过理性的思考后说: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 。孩子的怒气消除了,接下来父子之间的对话就变得有意义了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
还有一个八岁的孩子,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的说:我不要回学校了 。她妈妈没有跟她长篇大论的讲“小孩子一定要上学,不应该发脾气这样的话 。而是理解的说:“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 。”妈妈说:“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这位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 。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不被理解接受的 。甚至往往会起到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