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怎么写?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 。
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给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然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巴迪当时并不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地理解了父亲,未满12岁时,巴迪给父亲看了一篇他新写的短篇小说,“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巴迪根据父亲的评语进行修改,后来,巴迪领悟了两种不同的爱 。
我觉得,父母的爱是不同的,每一种爱都有它不同的道理,这一句话“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可以给人增加信心,让你继续下去,但也可能把你引入歧途,变得骄傲,所以这时就需要父亲严厉的爱来使你平衡,当然,如果只有严厉的爱,就会把你变得很自卑,所以慈爱和严爱同时给予,你才能健康成长 。
我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妈妈走过来说:“你要写工整点,尽量不要写错别字” 。爸爸走过来看了看说:“你的字写得不怎么工整,写完作业之后,在重新写一遍,听到了没有?”我不情愿地嘟囔道:“知道了 。”我当时以为爸爸不爱我了,但现在我才明白爸爸这样做的原因 。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两种爱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只是各自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这两种爱伴随着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怎么写?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读后我顿生感慨,觉得与作者颇有同感 。
文章记叙了小主人公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却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随着主人公不断长大,终于明白了父母虽评价不同,却都是同样爱他的事 。
×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巴迪的父母是希望儿子健康成长的,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他们也像巴迪的父母一样,一个慈祥友善,一个非常严厉 。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郊游,见到有个单位在搞“即席作文”比赛 。平时让我苦练作文的妈妈马上拉着我去报了名 。接过组织者发给的两张纸后,我便埋头开始写起来 。半个小时后,我就写好了 。我赶紧把文章交给组织者 。他们边看边点头,不一会儿,比赛成绩出来了,我竟然获得了第一名 。爸爸看了,满脸欢笑,拍了一下我的脑门,说:“小子,写得不错呀,真是太精彩了 。快!拿给你妈妈看,她肯定会高兴的 。”听了爸爸的一番赞扬,我满怀信心地拿给妈妈看,只见妈妈越看眉头越紧锁,300字长的文章,可我却觉得妈妈好像读了一个世纪 。终于,妈妈读完了 。我刚想问问怎么样,妈妈已经满脸不开心地 说:“不怎么样,也太差了 。这么差的文章也拿第一名,什么比赛?回去重写!”当时我的眼泪瞬间止不住地往外流,于是,爸爸与妈妈争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