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一起玩闹的古诗词( 三 )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 。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 , 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 跃然纸上 。
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 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 , 平易自然 , 形象鲜明 。
杨万里为官清廉 , 曾遭奸相嫉恨 , 被罢官后长期村居 , 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 , 描写自然真切感人 , 别有风趣游园不值游园不值朝代: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注释】:1.游园不值 : 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
古时游园 , 是游私园 , 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2.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
3.小扣 : 轻轻地敲 。
4.柴扉 : 柴门 。
5.屐齿 :木屐底的锯齿 。
【今译】园主人大概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 , 所以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 , 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 , 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
这首诗情景交融 , 千古传诵 。
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 , 敲了半天柴门 , 没有人来开 。
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 , 说园门虽然关得紧 , 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交代作者访友不遇 , 园门紧闭 , 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 , 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 , 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 , 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
将主人不在家 , 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 , 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 , 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 , 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 , 但“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 构思奇特 , “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 , 不仅景中含情 , 而且景中寓理 , 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 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 , “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
同样 ,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 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 , 蓬勃发展 。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 , 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 。
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 , 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
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 , 我却嫌这“嫌”字不好 , 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 , 但清高得有点做作 。
倒是“怜”字有情致 , 高齿的木板鞋(屐 , 音jī击)不避苔滑路僻 , 去探访春天消息 , 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 , 尽管它吃了“闭门羹 , 轻拍木编门扇(柴扉 , 音fēi非)而久久不见打开 。
“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 , “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 , 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 。
无缘 进得园门 , 游赏的愿望受阻 , 未免有点扫兴 。
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 , 由一枝红杏出墙 , 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 , 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 。
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 , 弥足珍贵 。
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 , 冲破围墙 , 溢出园外 , 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 。
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 , 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 , 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 。
从某些语句上看 , 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 , 淡日穿云翠霭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