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考试( 三 )


纵观古代文化 , 许多传世名篇不一定都是专业诗人写的 。
有很多无名的人亦能写出惊世之语 。
比如南宋一位不知名的诗人林升 , 在京城临安邸馆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 这首《题临安邸》很快就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 并且流传至今 , 为大众所喜爱 。
不用说 , 这首诗大家已经猜出来了 。
全诗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全诗只有四行 , 却有无限情意 , 耐人寻味 , 意在言外 , 含蓄不尽 。
像林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
在此不再多举 。
诗是“心之歌” , 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 , 只要入了门径 , 人人都可以写出诗来 , 人人都可以作诗人;只是在艺术上在高低粗细之分 。
写诗不是难事 , 写出好诗却不容易 。
我建议 , 在练习写诗词这个问题上 , 我们可以通过互相切磋诗艺的途径 , 从而得到提高的成效 。
下面就诗词立意、格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
我想一首诗 , 重在立意 , “诗以意为主” , 这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优良传统 。
“意” , 指的是诗词所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
对于这个命题 , 古人有过很多论述 。
《后汉书》中云:“常谓情志所托 , 当以意为主 , 以文传意 。
以意为主 , 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 , 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 , 振其金石耳 。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 俱以意为主 。
意犹帅也 , 无帅之兵 , 谓之乌合 。
”从此可见立意的重要性 。
但是 , 我们创作诗词不能单单注重立意就可以了 。
如果根本不讲格律 , 那就不必学写诗词了 。
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
”我说 , 如果不信书 , 不如不读书 。
我想此和彼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有相同之处 。
所以 , 我们在写作诗词的同时 , 应该同时注重诗词的格律 , 简单说就是平仄了 。
以七言绝句为例 。
我觉得一首七言绝句 , 如果绝句中不出现平仄失对失粘 , 节拍字平仄不适合 , 每句三字尾为三平或三仄声 , 有孤平的句子 , 那这首绝句的格律已经注意得非常好了 。
其他如七律、五绝和五律可以从此发散开 。
不再多说 。
总的来说 , 如果在注重立意的同时兼顾格律 , 那作品既有深远的境界 , 又富有音乐节奏美 。
鱼和熊掌两者兼得 , 何乐而不为?好了 , 不再敲了 , 虽然输入法用的是王永民先生的极品五笔 , 但敲得还是有点累 , 想休息了 。
只是不知道各位诗友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 , 又有什么心得体会呢?又是否愿意与我共同分享呢?
寻适合朗诵的中国古典诗词~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同名 时间足够)年代:唐代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 , 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
空里流霜不觉飞 , 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 , 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 , 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 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 , 捣衣砧(zhēn )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 ,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 , xié是后面编入的声调) 。
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 , 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摇情满江树 。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