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乐器演奏的古诗词( 二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http://tieba.baidu.com/f?kz=190188305 有很多 。
展开全部
古典乐器十大名曲,注明什么乐器所奏一、《高山流水》(古筝)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 。
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
”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 。
这是一首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乐曲 。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
二、《广陵散》(古琴)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 。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遭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
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 。
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 。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载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人止步,牛马停蹄 。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
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
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 。
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 。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
三、《平沙落雁》(宋琴)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 。
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 。
《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 。
《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
借鸿鹄之远志 。
写逸士之心胸者也 。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 。
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
四、《梅花三弄》(笛子)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 。
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 。
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 。
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
《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
五、《十面埋伏》(琵琶)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 。
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 。
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 。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 。
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
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 。
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 。
其感人如此 。
”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