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梦很短暂的诗词( 四 )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
译文2: 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浓重的秋色同远处的江水碧波相连接,碧波上寒冷的烟雾漂浮,一片沧溟青翠多光洁.斜阳映照着远山,秋波连天,天水相接;斜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故园芳草,使人枉自叹 思念家乡,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怎么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呢?除非是每夜都做一个回乡的好梦 。
明月朗照,楼阁高耸,不要一个人凭栏独倚上楼台 。
还是喝上一杯酒吧,酒入愁肠都化作思乡的热泪 。
译文3: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
译文4: 蓝天白云,黄叶遮地,秋色连着水波,水波上寒烟凄迷 。
斜阳映照着群山,蓝天与白水连在一起,色彩浑然如一 。
碧绿的春草无情无意,向远处延伸着,延伸着,直到斜阳之外的天际 。
思乡的情怀令我惨惨戚戚,旅居塞外更加深我的愁思 。
日日夜夜都寂寞难耐,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苦挨着时日 。
明月映照之时,千万不要到高楼凭栏独立,因为徒自望乡而又回归无计 。
闷酒进入愁肠,全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真是徒增忧愁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见宋·范仲淹《苏幕遮》,大意是:自云飘浮在湛蓝的天空,大地铺满了枯黄的落叶,这浓重的秋色一直向前伸展,同那江上层层叠叠的绿波连接,寒冷的波浪把江上弥漫的烟雾也抹上了一层苍翠的颜色 。
这几句通过碧云、黄叶,江波,寒烟,渲染出充盈在天地间的苍茫秋色,境界阔大,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开头的[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显然深受其影响 。
可引用描写高秋景象,或用以衬托深秋时节人们苍凉萧瑟的感觉 。
赏析: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 。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 。
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 。
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 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 。
这实在是一幅肃讽悲凉的秋 来塞外景物图 。
“夕阳”与“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来、生气渐弱的意象极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无感情,但在仅靠野草点缀的荒原上,却令人无限依恋 。
这一来是因为芳草铺向斜阳之外的远方,直接沟通内地家乡;二来是因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人却一年年老去,谁知下一次春草萌发时,征人是否 还能看得见呢?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怎能不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征人乡思缠绵,心绪黯然,忆别念新,长夜难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梦见与家人团聚 。
夜半梦醒,格外凄苦 。
算了吧,算了吧,任它月色溶溶,楼高望远,还是不要登高纵目、观赏月色吧; 还是借酒消愁,来排遣这漫长孤寂的秋夜吧 。
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意更深地触动心中的离愁,化作点点相思之泪,幽幽地滴落胸前 。
这实在是典型的游子秋思意绪 。
“黯”,黯然失色,指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而觉消沉悲切 。
“旅思(sì)”,即在外作客的惆怅 。
“思(sì)”,意念 。
“黯乡魂”与“追旅思”是下片的中心,是一种心绪的两个方面:怀乡思亲,令人心魂不安;伤别念远,令人忧思怅惘 。
“黯乡魂”,是对内地的怀想;“追旅思”,是对边愁的体味 。
不过,此词不是普通的游子秋思之作,而是边关统帅写的征人思家之作 。
张惠言云:“此去国之情 。
”(《词选》)许昂霄亦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 语 。
”(《词综偈评》)从感情基调来说,属缠绵“柔情”、儿女风情,是凄切而非悲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