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湖塘山水现代诗词( 二 )


不过你说要描写山水的啊 。
我认为1、2、3是仅是大自然的 。
4、5、6、7有像描写山水的 。
额、、你说的“山水”应该也就是等于大自然咯
描写山水的现代诗一、“神韵”与禅 唐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山水诗派的创作及其艺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诗歌的特质 。
清代著名诗论家王士祯(渔洋)论诗“独以神韵为宗”(《清史稿》卷266),标举“神韵”,作为其诗论体系的核心范畴 。
无论是否明确地使用这个概念,渔洋处处是以“神韵天然”作为评诗的价值尺度的 。
以他的“神韵”说来衡量诗史,最为符合渔洋审美理想的就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唐代山水诗派的创作风格 。
在渔洋诗论中,对王维、孟浩然、常建等人创作,是非常推崇的 。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王士祯的“神韵”说与禅学有十分深刻的联系 。
从渔洋的诗论中可以看出,渔洋以禅论诗,并非是在一般的比喻层次上,而是将禅的特征内化到“神韵说”的美学内涵中去 。
在这点上,王渔洋比严沧浪的“以禅喻诗”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
王士祯在论及山水诗派诸家创作时,常常以“入禅”的独特情境来形容诗的妙谛 。
如他说:“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 。
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 。
”(《香祖笔记》)这里侧重指出王维、裴迪等人的五言绝句与禅悟相关的“得意忘言之妙” 。
又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字字入禅 。
他如‘雨中山果落 。
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眘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
”(《蚕尾续文》)论旨与前语相近,都是推崇一种超越语言局限的浑化境界 。
渔洋还论山水诗派诸人差别说:“会戏论唐人诗,王维佛语,孟浩然菩萨语,刘眘虚、韦应物祖师语,柳宗元声闻辟支语 。
”(《居易录》)都以佛事喻之,而论其他诗人“杜甫圣语,陈子昂真灵语,张九龄典午名士语,岑参剑仙语,韩愈英雄语,李贺才鬼语,卢仝巫觋语,李商隐、韩偓儿女语”等等,都不涉佛教 。
实际上是透露出王孟一派诗人与佛禅的内在渊源 。
王士祯以“入禅”论王孟一派诗人,并且以之为“神韵”在创作上的典范,并非主观虚拟,并非凭空比附,而是从这派诗人的身世与创作中总结出来的 。
也就是说,以王孟为代表的唐代山水诗派,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艺术风貌上,都与佛禅有客观的渊源关系 。
揭示其间的内在因缘,对我们了解这派诗人的艺术传统,确实是有一定裨益的 。
二、山水诗派诸人与禅的瓜葛 我们所说的山水诗派,包括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不仅是王维、孟浩然、裴迪、常建、储光羲等主要活动于盛唐的诗人,而且也包括如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主要活动于中唐的诗人 。
在时间上,这些诗人往往都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沧桑变故,很难做机械的划分;在艺术上,他们的题材大致相近,手法、风格又有一脉相承之处 。
而且,他们大多数都与禅学、禅僧有密切关系,思想观念上深受禅风的熏陶 。
王维之笃于佛,染于禅,已是治文学史的学者们的常识,勿庸赘述 。
清人徐增曾将王维与李、杜相比较,指出其诗与佛禅的关系:“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指释迦牟尼)之学,字字皆合圣教 。
”(《而庵说唐诗》)说王维诗“字字皆合圣教”,虽然渲染过甚,但却道出其诗深于佛禅的特点 。
关于孟浩然,论者们极少提及他与佛禅的关系,可资考证的文字材料也很少 。
但是最有力的论据莫过于他本人的诗作 。
从孟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孟浩然与禅僧往来颇为密切 。
与他经常唱酬的禅僧就有“湛法师”、“空上人”、“皎上人”等 。
诗人还常栖宿于禅寺僧房,与禅师们讲论禅理 。
题写于禅寺的诗作有《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游明禅师西山兰若》、《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登龙兴寺阁》、《登总持寺浮图》等二十余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