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孔子的诗词
写孔子的古诗展开全部李白写的第一首诗写于710年 在匡山十年读书其间 。
古 风(其一)李白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
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 。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
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 。
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 。
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 。
于是概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 。
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 。
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 。
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这六句铺叙唐代的文运,诗人故弄狡狯,其实半是假话 。
唐代是近体律绝诗新兴的时代,何尝有所谓“复元古”?唐太宗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之间,历经武后、韦后之变,又何尝有所谓垂衣裳无为而治天下?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各有胜处,但用“清真”两字,也只是李白个人的说法,而不足以代表初盛唐的风格 。
文才处休明之世,乘时运而飞跃,有如鲤鱼踊跃于龙门,繁星罗布于秋天 。
【李白写孔子的诗词】
这里写唐代的进士科,比较真实,但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又何尝有所谓“文质相炳焕”?这些还是枝节的问题,如果唐朝统治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写的那样,李白应该早就复兴“大雅”,重振“正声”,何至于“吾衰竟谁陈”呢?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相形的 。
- 写在人生的插页
- 清明节|2022清明节烧纸要写小辈的名字吗
-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的读后感大全
-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100字
- 批判性思维与说服性写作读后感锦集
- 轻描淡写的人生
- 皮衣|皮衣上写着羊皮革是真皮吗
-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读后感精选
-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经典读后感有感
- 碗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