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古诗词歌曲( 五 )


而整首歌运用了沧桑、饶舌、似儿歌等四种不同的唱法 。
第一段饶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穿越了千年的智者在向你轻轻诉说,恍惚间,你好象清晰地看到了过去的种种 。
也许你也会在他的歌声中眼泪纷飞,也会在他的歌声中等待皎洁的月光来完美你的爱情…… 歌曲最后那段“啦儿啦……铜镜映无邪扎马尾……”可堪称是全曲的点睛之笔,听这段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会微笑的,甚至是破涕而笑,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前生与今世的交融,都在这种轻松却又稳健的“啦儿啦”中幻化成天边的彩虹,留下的只有千年不变的誓言 。
试问还有这种千古绝唱的爱情流落繁华的尘世间,倘若有,我也梳整我那随风飞舞的发丝,扎起马尾来,你情我侬,单纯地相爱,再朴素也是天仙 。
好一首诠释永恒的发如雪,这样完美的讲述了前世今生轮回的永世爱情 。
感谢周杰伦和方文山 。
一缕相思两世情愁三生杂念若不能释怀用音乐解愁一个人在飘渺的楼阁独饮伤悲,把酒消愁 。
典故: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苏试《江城子》《江神子》(公之夫人王氏先卒,味此词,盖悼亡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
悼念亡妻的诗,自西晋潘岳以后,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
其中,元缜的悼亡诗写得最好“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流传千古,经久不息 。
在悼亡词中个人认为写得最深情缠绵的应该就是苏试的这首《江城子》了 。
这一个描写女子文静典雅的诗或诗歌,自己编的 。
不染俗事之娴雅,墨画素手之杳杳 。
捕风捉影,纸鸢儿随风荡漾 。
纤纤玉立,望桥上春花桃红,敛眉,含羞,入户 。
着裙挂之素雅,不随云云,一身素色婀娜翩翩 。
只笑含目中,静如处子 。
抬首拾足之间别有一番风情,倾倒众生 。
古诗词大全李清照《声声慢》主旨句主旨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出处:声声慢 李清照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 。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