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高考诗词鉴赏对比阅读( 四 )


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首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
D.满前劝憧仆,好随郎马蹄 。
春风慎行李,英上白铜鞮 。
答:8.C9.B200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6分)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理由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
200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
关于高考古代诗歌鉴赏 作者的一些写作风格 。
展开全部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
(6分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
【答案】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
...
高中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200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答案1.(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
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
(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 【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
(一)《丹阳送韦参军》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
“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