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怎么写?(11)
1、谁能上来写一写《顶碗少年》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出处?2、有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赵丽宏?
(赵丽宏,1951年生,比老师大19岁,比你们大58岁左右,上海崇明人 。他也是我们常说起的“老三届”中的一员 。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 。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 。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
三、
新课初读 。(初次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的事件、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10分钟)
3、顶碗少年的事发生在二十年前,让作者念念不忘,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谁能概括地再说一遍 。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4、作者为什么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呢?
(因为这件事启迪作者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能退却,而要鼓起勇气,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被顶碗少年坚持到底的精神震撼,所以念念不忘 。)四、
精读课文第2到6段 。(体会正面描写的细致和表现少年精神的作用 。23-28分钟)
5、请同学们圈画出第2到6段中直接描写顶碗少年三次表演顶碗的语句 。请同学分别朗读圈划的语句 。(5分钟)
6、能用第2段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顶碗少年的表演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吗?(5分钟)
(“惊羡”是哪两个词意义的组合?)作者抓住了哪些令人惊羡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这些带有杂技表演特征的动作描写对我们学习描写有什么启发?)
7、再次朗读第2段中描写顶碗少年开初表演的文字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 。”(老师读)“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却总是不掉下来 。”(学生齐读)
8、第3段、第6段中对顶碗少年完成最后一组动作时又是如何描写的?
8、请大家想一想,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为什么第2段很详细地写了整个表演的过程,而第3、第6段却只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的完成情况,其他就不写了?
(因为对顶碗少年来说,表演最后的成功在于完成最后一组较难的动作 。第一次表演时,前面的动作描写的越详细,精彩,就越突出后面的动作难度大,表演成功的难度大,形成反差 。也为下文表演失败,出人意料作了铺垫 。而到了第3段、第6段,对顶碗少年和观众来说,前面的表演已经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了,只有最后一组动作是否能完成才是重点,所以其他就不写了,只重点描写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了 。)(5分钟)
9、面对两次表演的失败,顶碗少年的表现又有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描写少年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8分钟)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