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印象诗词( 二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
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
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 。
”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 。
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 。
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
《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 。
”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 。
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 。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 。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 。
“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 。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 。
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
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
山村咏怀这首诗明白的道理山村咏怀朝代:宋代作者:邵雍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
描写山的诗句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宣传广告词怎么写?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读后感:在我的印象里,我国第400次到此次发射间隔时间之短会令世
- 每天都有仪式感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