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 诗词

轩 诗词

求有关于轩的诗词 。
《置酒坐飞阁》李世民展开全部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 。
余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 。
岸菊初含蕊,园梨始带红 。
莫虑昆山暗,还共尽杯中 。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李治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 。
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 。
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旗 。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 。
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 。
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 。
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 。
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李治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 。
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 。
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 。
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 。
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
《端午》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过白卫岭和韩昭》李衍先朝神武力开边,画断封疆四五千 。
前望陇山屯剑戟,后凭巫峡锁烽烟 。
轩皇尚自亲平寇,嬴政徒劳爱学仙 。
想到隗宫寻胜处,正应莺语暮春天 。
《曳鼎歌》武则天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

【轩 诗词】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
《驾幸三会寺应制》上官昭容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
...
想知道有关于轩的诗句,呃~``只要带轩字的就行,最好有解释, 江 城 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洵长子( 1036-1101 ) 。
博通经史,随父来京师,受知於欧阳修,嘉佑二年试礼部第二,遂中进士,再中六年制科优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召试直史馆,丁父忧,服除,摄开府封推官 。
熙宁中王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诗语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之死,锻练久不决,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移汝州 。
哲宗即位,起知登州,召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
召为翰林承旨,历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惠州 。
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赦还,提举玉局观 。
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卒,年六十六,谥文忠 。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其体涵浑光芒,雄视百代 。
有易传,书传,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东坡七集,东坡词等凡数百卷 。
又善书,兼工绘事 。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年苏轼四十岁,刚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不久 。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
”乙卯即熙宁八年 。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
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
诗人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
词的上阕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
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显示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深,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一种沉甸甸的哀情,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也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 。
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为十年 。
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 。
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