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感怎么写?( 三 )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主要是讲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取经 。
书中主要描写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 。他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 。《西游记》中有许多我喜欢的片段,比如《三大白骨精》、《过火焰山》等等 。记忆最深的要数《三打白骨精》,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 。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 。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 。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 。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 。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 。举棒打死了白骨精 。
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 。最终还是消除误解,师徒和好 。
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 。我却喜欢他们靠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取得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 。

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感怎么写?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中最有意思的,非“三打白骨精”莫属了 。
这个故事讲的是: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依次变成美貌的村姑、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和白发苍苍的老公公,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最后还命丧孙悟空的金箍棒之下 。
读完这个有趣的故事,我对白骨精持两种态度:一是同情,二是憎恨 。之所以同情,是因为白骨精是为了长生不老才想吃唐僧肉的,所谓“长生不老之心人皆有之”,白骨精是被利益冲昏了头,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多可悲啊!但我对白骨精更多的是憎恨——为了长生不老,她不惜伤害他人性命 。其实如果她一心向善,好好修炼,说不定还能得道成仙,那也未尝不是长生不老的好办法!但贪婪的白骨精没有耐心,只想走捷径,以为吃了唐僧肉就万事大吉,最终导致她走上了不归路 。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 。比如那些小偷,不好好工作,光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每天胆战心惊又惴惴不安 。一旦警察上门,一家都要受到牵连,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