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房子诗词( 三 )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
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 。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
[6]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 。
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
二、(4—7句):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
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 。
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
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 。
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 。
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 。
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
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 。
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 。
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 。
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 。
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
三、(8—9句):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 。
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
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
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 。
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
描写古老典雅房子的诗句有哪些?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唐·刘禹锡《陋室铭》释义: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
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释义: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 唐·杜牧《阿房宫赋》释义: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
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
1、2、3、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