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工作总结( 三 )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充实教学内容;
5、拓展教学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 。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
主要经验:
一、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 。“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
二、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 。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 。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 。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 。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
改进措施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 。

五年级品德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我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 。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