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怎么写?

暑假,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触触颇深 。
吴非老师以平易的语言,将自己教书生活中那些生动典型的案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很多宝贵的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阅读这本用心灵浇灌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彻夜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
在人生必经的岁月里,青春的印记弥足珍贵 。在灿若繁星的时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阴,记录的是思想的沉淀,而正是信仰支撑着青春的脚步 。信仰是呼吸的空气,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仰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正值青春的我,怀揣激情和梦想,走上了教学的工作岗位,工作七年有余,心中一直坚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
在第一辑中有一篇名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 。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 。”
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 。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 。如有学生迟到了,别为难他,让他进教室 。因为学生迟到了,内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门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气啊!教师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
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 。这些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举步维艰 。这就让我想到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刚看这本书时,还不以为然 。现在走上社会,到处都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肚鸡肠们的脸色……然而,自己对别人,则尽可能地做到一片坦白 。我的人生个样就是:简单做人,真挚待人,平凡人生 。我对学生说过,我要说到做到,一视同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