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诗词曲描写

新婚夜诗词曲描写

求描写新婚夜的诗词首推白居易描写杨贵妃的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诗词曲的特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 。
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 。
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诗词曲的特点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
这便是诗的起源 。
它源于宗教 。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
(4)句式长短不一 。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
(5)字声配合严密 。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