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诗词( 二 )


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
祖咏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刘方平 【寄严八判官】 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 。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
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 。
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
常建 【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王翰 【凉州词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顾况 【临海所居三首】 此是昔年征战处,曾经永日绝人行 。
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
李益 【暮过回乐烽】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
李端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 。
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
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
刘长卿 【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
形容战场的诗词展开全部 1.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2.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 。
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 。
作者出处: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门,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微职 。
存诗一百七十馀首,长于边塞、送别、闺情宫怨等题材,在各体中尤擅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
释义: 此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 。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 。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
穿金甲:磨穿铁甲 。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 。
事见《汉书·傅介子传》 。
这里以"楼兰"指敌人 。
辕门:指行营 。
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处以车围成屏障,出入之处相向仰立两车,称辕门 。
后来地方高级官署,两旁以木栅围护,也称辕门 。
洮(taó 桃)河:黄河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 。
吐谷(yù 玉)浑: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 。
这里借指敌军首领 。
2. 出塞: 出处:《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 王昌龄的一组 边塞诗 。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
明代诗人 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
释义: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字词注释 但使:只要 。
龙城飞将:《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 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