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诗词

谢朓诗词

谢朓山水诗有什么特点解读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内容摘要】: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加强了十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影响了一代诗风 。
谢朓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同时还摆脱了玄言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利的风格,对山水诗的发展和永明体的探索作出巨大贡献 。
【关键词】:谢灵运 谢朓 山水诗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的诗歌增加了一种新的题材,还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
(一)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在创作题材内容方面的解读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数是写游山观景的心得,多写山水的奇异景色,于山林中而得志,寻找乐趣,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
谢灵运的山水诗可以分为庄园山水诗和远游山水诗两大类 。
谢灵运是贵族阶层中具有高栖意向的士人,他的诗注重在描写庄园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园林建筑,以及他在庄园生活中对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体悟和感受,同时他还在行旅途中或仕宦之地写下的山水诗就称之为远游山水诗 。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产生,与士族文人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在所有山水诗中,庄园山水诗最能体现他们的士族意识 。
庄园区域的山光水色成为了诗人审美的对象和诗歌表现的主体 。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后所写,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
谢灵运在这里“肆意遨游,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
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
”谢灵运还追求庄园建筑上的艺术化和文人化,这种追求从东晋南朝时代开始,已经由实用转为审美,由粗犷转向秀美,这种山墅园林为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精神上的坞堡 。
味灵运之诗,诗中有园;观灵运之园,园中有诗 。
沈潜德《古诗源》云:“(谢灵运诗)山水间适,时遇理趣 。
”谢灵运诗歌在山水描写中,亦掺杂着玄言名理 。
“夫衣食,生之所知资;山水,性之所适 。
今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耳 。
……岂以名利之场,贤于清旷之域耶!”无论是在任还是隐居,他总是纵情山水,肆意遨游,徜徉于山水间,体道适性,舍却世俗之物累 。
一方面始终不向现实低头,另一方面借助玄言佛理,通过山光水色而悟道解忧,相对于仕宦生涯,走进山水的谢灵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达到一种思想感情上的宁静和谐,表现在诗歌里,便常常具有一种新鲜欢愉的姿态 。
如其《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中“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
”诗人怀着愉悦的心情,整天游山玩水,似乎与万物皆化,他注重对山水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独立于诗人的性情之外,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 。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
”诗人在仕途绝望后,回归庄园,徜徉于山水之间,体会到了心灵的解放与逍遥 。
但是他的远游山水诗则体现出焦虑愤懑之情,如其《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中“长与欢爱别,永绝平生缘 。
浮舟千仞壑,揽辔万寻巅 。
流沫不足险,石林岂为艰!闽中安可处,日夜念归旋 。
”这首远游山水诗中不仅有对山川景物的描写,其中也包含了复杂的情感,固然有乐善怡水之情,但更多的是诗人的牢骚失意,烦躁不安,惆怅感伤 。
再有《入彭蠡湖口》中“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
”诗中表现的远游时的忧愁并非一端,还有无法挥去的离乡外任的阴影 。
谢灵运的远游诗有隐与仕的矛盾,有被贬谪的落寞,还有对故乡山水的怀恋之情 。
谢朓虽出身于世家大族,但由于沉浮于政治漩涡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常常在诗中表现仕宦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此种环境对谢朓诗歌有很大影响,其诗歌缺乏灵运的精神风貌所表现出来的风日流丽,放逐深厚的特点,而是流露出清凄婉转,气低力弱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