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怎么写?( 六 )


说一个本人学习《论语》的经历:
读初中时,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孔子的《论语》,问老师:老师,这个“论”字怎么读?为什么读第二声?是言议论文中的”论”的意思吗?
老师说: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不同,语境不同,读汉字,要读准 。
我,记住了老师的话 。心里想:老师真厉害,这读音也知道 。
读高中时,老师再次强调:《论语》是重要的考试内容,大家要多读多背,还要理解字词的含义 。
我记住了老师的话,心想:高考时,我能翻译这些语句,拿个高分,没问题吧?
读大学时,老师没有讲字的读音,字的含义,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学习?你,会怎么做人?
工作二十多年了,遇见了很多的老师,也教了很多的学生,感觉:我还在学习,还在了解“学而时习之”,还在想着“不知而不愠”,还在学着“三省乎己”……
师之重要性,大家不妨再读一回《师说》 。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怎么写?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对话 。它是一部对我们很重要,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习,是我们必读的名著 。
论语里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讲出了做人的几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给予我们启迪,也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 。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告诉了我们要孝敬父母,尽孝的方法 。说明了做人要知恩图报,孝敬父母 。许许多多,说都说不完 。人只要按照《论语》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点就比许多人好多了 。
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是我们须认真阅读、学习的一部典籍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 。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 。
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 。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 。其实不然 。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 。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