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爱国诗词

谭嗣同爱国诗词

爱国诗词展开全部 爱国诗词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
”品赏中华文明浩瀚典章中的爱国诗词,有不可胜数的充满战斗精神的名言警句,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当代军人铸造战斗精神的精神源泉 。
随手采撷几瓣,读来令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
”“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诗词泣血的字里行间,令人展卷仰止,感慨有三:一曰爱国情怀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为国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代表了历代爱国志士“愿得此身长报国”、“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誓言,似乎让我们听到了千百年来无数热血男儿在灵魂深处发出的对祖国剖心明志的呐喊 。
从“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到“死犹未肯输心去”的黄宗羲,从“恨死犹衔负国殇”的翟式耜,到“将军徒手犹搏战”的关天培,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的秋瑾,国家有难时,他们“视身若敝屣”;民族危亡时,他们“临难不顾生” 。
镇守边关,“拔地参天是勇将”;问鼎中原,“安邦定国尽忠臣” 。
诗词中一首首长虹贯日般的慷慨高歌,不仅描摹了历代将士以身许国、效命疆场的英雄壮举,也道出了历代爱国志士捍卫民族尊严的共同心声 。
二曰忠贞守节 。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
”忠贞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文天祥所作《正气歌》“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四句诗中,列举了严颜、嵇绍、张巡、颜杲卿四位先贤,虽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其气壮山河、慷慨忠义的音容仍在眼前,值得我们后来人永远记住 。
在这些诗词中,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隐忍苟活,也不在于享受世俗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实现和维护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的道德和尊严 。
从东汉马援提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豪言以来,历代效命疆场的军中将士,都以“马革裹尸”作为军人奉献精神的体现 。
历代将士这种“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重名节如泰山,轻生死如鸿毛”、“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断头今日意如何”的义薄云天的节义观和生死观,令“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值得我们当代军人继承和发扬 。
三曰不畏艰苦 。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军人的职业从来都是与艰苦为伴的,常常陷于“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的恶劣战场环境 。
然而,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爱国志士,却表现出了坚定的必胜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像过着“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非人生活的苏武,能够“十年持汉节”、“留胡节不辱”;诗人陆游在“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的艰苦条件下,还满怀豪情地写道:“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纵是“飞霜掠面寒压指”,置身裂肤堕指的冷,也动摇不了诗人“一寸赤心惟报国”的忠诚 。
古来沙场征战苦 。
在“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却表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在毛泽东的眼里,五岭逶迤,如细浪奔腾;乌蒙磅礴,如走泥丸;金沙江水的澎湃汹涌,不过是拍暖了云崖而已 。
“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
”强大的战斗精神是战斗力之魂 。
五千年中华文明凝结的民族之魂,是我们当代军人铸造战斗精神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
有关爱国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宋?陆游<<示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唐?王昌龄<<出塞>>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唐?李贺<<南园>>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
——唐·令狐楚<<少年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