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huiwen诗词( 九 )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
倒读诗如下: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 。
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寒风晓日映沙滩,日映沙滩竹报安 。
安报竹滩沙映日,滩沙映日晓风寒 。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
六,宋(孝宗)时期 诗人 洪内翰的《燕舞》诗:融融日暖乍晴天,骏马雕鞍绣佩联 。
风细落花红衬地,雨微垂柳绿拖烟 。
茸铺草色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 。
同恨此时良会罕,空飞巧燕舞翩翩 。
————见《喻世明言》“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
七律-乱弹 文/老街味道 一 柳边桥入桥边柳 烟里村生村里烟 月下舟随舟下月 天中水映水中天 醉同人看人同醉 癫更歌狂歌更癫 笔作花时花作笔 弦无妙处妙无弦 二 假似真时真似假 人欺我处我欺人 雨生云也云生雨 民怨官来官怨民 变得通明通得变 瞋无远志远无瞋 水活鱼戏鱼活水 春念花娇花念春
回文词西江月(苏轼)的解释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 。
渡波清彻...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
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
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 。
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
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 。
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