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中国诗词的书( 二 )


从内容看,唐诗占50%,宋代诗词占30%,其他有汉乐府民歌、元、清及现代诗词 。
武汉中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为鄂教版,一年级上册有6首古诗,分别是《一去二三里》《登鹳雀楼》《静夜思》《画》《夜宿山寺》《梅花》 。
其余每学期必学8首古诗词,约占所有课文的四分之一 。
这样,一名小学生六年内至少要学90余首 。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不见踪影,曾引起广泛争议,实际上被删古诗会以另外方式呈现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解释,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 。
上海一、二年级小学生将学习20首古诗,小学阶段5年内共学习80首古诗 。
...
中国古代图书一般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诗词作品归于哪一类?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诗》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
”阿母大悲摧 。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
”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