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中是什么意思

诗词格律中是什么意思

诗词格律中的"领"是什么意思领格字,简称"领字",是词句中的某个单独使用不能构成实意,必须带动下文才能组成完整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 。
用于古典词作中的特殊句式,一些词牌格律中有此要求 。
领格字以第一个词领本句中其他词组或兼领下一句或几句,是词句中的某个单独使用不能构成实意,必须带动下文才能组成完整意义的词,多为单字词 。
领格字大多为虚词,常出现于词意转折处,起连结过渡作用 。
领格字有改变句式结构的作用 。
以传统诗歌中常见的五字、七字句举例,通常的断句为二三断和二二三断间或以二二一或二二二一的方式,符合一般诗歌的音律结构 。
但领格字往往会打破此结构,形成一二二、三四等断句形式,形成特别的音律结构 。
这在律诗中是不合适的,但在词作中却得到了发展 。
除了因为吟诵风格而导致的词牌格律的多样,也不无词作者身份背景广阔的原因 。
自诗歌创作由集体创作进入个人创作后,诗歌逐渐演变为士大夫专享的文体,普通民众少有创作的机会 。
而词诞生之后,作为"诗余"的歧视使得它足以在底层民众中广为流传,同时出现一大批的民间创作者 。
这些身份背景不同的词作者在其各自不同的音乐习俗背景下创作,于是出现了音律各异结构不同的词牌 。
展开全部...
诗词格律中上平韵一东二冬是什么意思展开全部这是旧韵很尴尬的一个问题 。
《平水韵》是宋朝人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或107)个韵部的 。
汉语本身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人们的读字发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它像钟表的时针一样,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的 。
据考证,唐代以前,汉人对“东”、“冬”读音有区别 。
东读如dūng,而冬读如dōng 。
于是,就将两类现在看来一样、古代读音有区别的字,分别收入一东、二冬了 。
据说,南宋时这种区别已经不明显了,但韵书多还坚持“袭古”原则,保留了唐以前的读音分类 。
其实,从唐中期开始,除了格律诗以外,从古风、歌行体、曲子词等大量作品等来看,东、冬韵越来越被混淆了 。
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也就是说,连晚唐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一东和二冬究竟有什么区别了 。
我说旧韵的尴尬也就在这里 。
你问题中只提到一点,其实,旧韵还有很多尴尬的地方 。
比如说,上平十三元部,前后以“谖”、“魂”为界,读音就不一样 。
现代人写近体诗,要么用新韵,如果用旧韵的话,只能严格遵循旧韵书,否则就不伦不类了 。
...
诗词中的平仄是什么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
诗歌中中,平,仄是什么意思啊?平仄,或者说是调平仄,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
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 。
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 。
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 。
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现在还有许多争论 。
我们读旧诗词、写作格律诗,我认为只要知道同现在的明显区别就行了,特别是写旧体诗,我是主张用今声今韵的,反对照过去的韵书照搬照用,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读起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别拗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