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如何写?( 十 )


一天 , 一些中国大陆采访人员来采访龙应台 , 她的二儿子菲利普恰好在跟前 。朋友刚离开 , 菲利普便说道:“妈 ,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女的华人朋友的特征?”
他说 , “就是当他们要问我什么问题的时候 , 他们的眼睛是看着你的 , 而且就站在我面前 , 却用第三人称‘他’来称呼我 。”
从这可以看出 , 在我们中国 , 甚至亚洲传统思想中 , 孩子无论多大 , 在父母跟前都是孩子 。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常常不尊重孩子的原因之一 , 因为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
其次 , 龙应台女士对于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 , 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平庸” 。作为中国的家长 , 我们常常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无形当中 , 便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在我们周围 , 有很多孩子和安德烈一样 , 害怕自己的平庸 , 害怕自己所获得的成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 。这里 , 很喜欢龙应台女士给安德烈的这样一段话与家长们共勉:
“对我最重要的 , 安德烈 , 不是你有否成就 , 而是你是否快乐 , 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 , 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 , 它给你意义 , 第二它给你时间 。”
这两句话使我醍醐灌顶 , 因为我也是一名家长 , 我也渴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不平庸 , 但是对于不平庸的意义 , 我理解的很狭隘 , 能上一流的大学 , 能有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 。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其实 , 正如龙应台女士对安德烈说的“平庸是跟别人比 , 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 , 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 , 安德烈 , 千山万水 , 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
其次 , 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冲击就是安德烈在母亲面前是自由的 。从书中可以看出来 , 安德烈 , 想谈什么就谈什么 , 毫无顾忌 , 就像对待自己的同伴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即使说得有些过分 , 有些无礼 , 对方也不会因此而大发雷霆 。记得 , 第14封信 ,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中 , 安德烈在和妈妈讨论音乐 , 说了这样一段话:
“拿着曲子和同样有兴趣的朋友分享 , 大伙一起听 , 然后会有无穷无尽的讨论 , 讨论歌词里最深刻的隐喻 , 和最奇怪的思想观念 , 那真是不可言传的独特经验——我不能给你解释 , 因为那种经验是只为那一个时刻和气氛而存在的 , 就如同那些歌曲本身 , 不可言传而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