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三 )


弗洛姆讨论了“逃避自由”这一心理机制 。面对个人的孤独和无权力感,个人有两种方法:即上文的逃避自由和自我实现 。第一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是放弃个人的独立自由,寻求新的束缚,来代替其已失去的原始约束 。这种心理机制最显明的表现是企图服从与支配他人 。这种“逃避自由”的方式是极权主义的主要心理根源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企图服从与支配他人 。所以,不要说“我们深受极权之害”,而应该说“我们就是极权主义者” 。
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从内心摆脱了极权主义,那么这个社会还会是极权主义吗?当每一个个体真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忏悔,真诚地面对邻居,真诚地去爱,这个社会还会是孤寂的沙漠吗?第二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是“破坏性”,摧毁外在的东西,以消除无权力的感觉 。这种破坏性,往往用爱、责任、良知、爱国主义等字眼来掩饰 。第三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是“舍己的自动适应”,也就是大多数人在当代社会中所用的方法:“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完全承袭了文化模式所给予他的那种人格 。因此他就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并且变得就和他人所期望的一样 。这样,‘我’和世界之间的矛盾就消失了,然后,对孤立与无权力的恐惧感也消失了 。”诚如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看到的,传媒上推销一种“个性”,于是大众就纷纷追求这种“个性”,却不知道这种“从众心”本身就是没有个性的表现 。
最后一章,弗洛姆提出他的“梦想”:在一个自由民主,人道主义的国家里,社会应该尊重人性的发展,鼓励个人的自发感觉,鼓励创造性的思考,而个体应当自我认识,摆脱自由与束缚的恶性循环,寻找一种积极自由的状态,发挥自己的个性,自发活动(所谓自发活动包含爱和创造性的工作),实现自我,体验到“生命只有一个意义,那就是自发自动地生活” 。阿伦特在公共领域的“行动”,应当可以看作一种“实现自我”的方式 。
在本文的最后,弗洛姆写道:“唯有当民主不退却,而采取攻势,并进一步了解以前为自由而奋斗的人,其心目中所抱的民主目标是什么的时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民主才能战胜所有各种独裁集权制度 。唯有当民主能灌输给人们一种最强烈的,对生命与真理及自由的信心,深信自由是积极而自发地实现个人自我,唯有这样,民主才能战胜种种虚无主义的势力 。”

《逃避自由》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首先强调一下这本《逃避自由》还是有点“重口味”的——无论是由于“逃避自由”而产生的“受虐”或“他虐”行为,以及纳粹问题中的“屈服”与“极权”,都是人性中软弱、阴暗的一面 。建议不喜欢读重口味话题、喜欢内容阳光向上的读者就不要看这本书了 。博主读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哲学、心理、政治这些领域比较文盲,而且常常觉得,我们要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才能走向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