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城堡》读后感怎么写?( 四 )


城堡是个明显的暗喻,大家对这一点似乎没什么意见,但他具体代表什么?它可以代表当时的主流社会,卡夫卡生活在布拉格,他踏不进捷克人的圈子,因为他说德语,他融不进日尔曼文化,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他注定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而他被认为是卡夫卡的城堡顺理成章;它可以代表在当时信仰根基已有所撼动的宗教世界,人民拼命在追求它光芒四射的荣耀和心灵的庇护时发现,它始终离我们有那么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它也可以是正义,真理的化身,处心积虑的追逐却发现那是个没有入口的房间;甚至,它或许可以代表卡夫卡那封建家长作风的父亲或者两度订婚却不能理解他的未婚妻 。对卡夫卡来说,他们也是渴望进入却不能遂愿的城堡 。更加开阔一点理解,城堡是否可以象征人们一切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们一切行为的目标和动力?比如幸福,比如财富,比如智慧 。
卡夫卡的不寻常之处是他深切感受到世界的荒谬性,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价值是揭示了现实的异化和存在的尴尬,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 。卡夫卡从小就感到世界的陌生,他始终都不接受这个世界,他认为这个世界不过是上帝的一个“恶劣情绪”而已,而我们都“误入了其中” 。因此他的全部文学活动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巨大质疑 。重新审察这个世界成了他终生的使命,越到晚年他越感到紧迫 。
卡夫卡带着暧昧的身份幽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关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个体在一个异质的世界面前的孤独、不适与绝望 。卡夫卡性格敏感、怯懦、孤僻,神经质的卡夫卡根本承受不了存在的压力,常年生活在恐惧、耻辱和负罪感中 。卡夫卡的作品大多气氛阴郁、神秘,情节离奇荒诞,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陌生、不可理解,无所不在的人的异化成了他着意阐发的一大主题 。《城堡》中,他把这种人生的荒诞感发挥到了极致 。
我建议大家看一下这本书,感受卡夫卡的不同寻常 。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怎么写?


刚开始读这本书,感觉到极度的荒诞、孤独和绝望,我不知道卡夫卡写作时是否怀着这种心情 。卡夫卡的作品都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篇遗作同其余的似乎又不太一样 。
K是一个多余的人,城堡治下是极端严密的官僚主义,大桥酒店的老板娘、男教师、两个助手、鞋匠等人都让人感到麻木得可怕 。读到后来,深入了解弗丽达、巴纳巴斯一家的经历之后,才略感觉他们其实跟普通人没什么差别,只是城堡这个奇怪的东西扭曲了人们的行为和生活 。
但是细想城堡,这种严密的办事机制,每个官员都那么匆忙勤奋,效率却是低得可怕 。K单枪匹马地闯入这个严冬覆盖的世界,他怎样努力都是白费劲儿,虽然按照卡夫卡的意思,他最终会得到那么一点儿回报,只不过那时候他已经心力衰竭而死 。这本书的结尾,没有写完部分的开头,似乎给了人一点儿希望,但我大概明白了卡夫卡要表达的痛苦和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