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冲击力的诗词( 六 )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 。
行客稀少现环境的冷清 , 反衬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 。
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 , 点题 。
友人乘船而去 , 诗人诗人恋恋不舍 , 望大江两岸 , 春满人间 , 芳草鲜美 , 桃红柳绿 。
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 , 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 , 从江南江北 , 一起扑向你 , 跟随你归去吧 。
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 , 感情蕴藉而深沉 。
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 , 好去莫回头 。
赏析:南浦 , 南面的水滨 。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 , 南浦就和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
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诗句 , 江淹《别赋》中也有 “送君南浦 , 伤如之何”的句子 。
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 , 以景衬情 。
“凄凄”渲染别情 , “袅袅”倍添秋意 。
前者写内心凄凉愁苦 , 后者写秋景黯淡萧瑟 。
秋风萧萧 , 木叶飘零 , 秋风愈紧 , 别意愈与浓 。
此时此景 , 怎不叫人倍增离愁 。
而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 , 分手后 , 离人登舟而去 , 他却频频回首来看 , 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 , 万般离愁 , 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 , 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 。
想看不忍看 , 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 , 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
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 , 不要再...
描写夏天的古诗(整首诗)展开全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
遮:遮盖 , 掩盖 。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 , 第二句写大雨倾盆 , 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 , 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注释]1.晓:早晨 。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 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 官居直阁秘书 。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 , 似与天相接 , 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
4.别样:特别 , 不一样 。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 , 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 , 值得细细品味 。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首句看似突兀 , 实际造句大气 , 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 , 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 , 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 , 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
果然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 ,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 , 气象宏大 , 既写出莲叶之无际 , 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
“映日”与“荷花”相衬 , 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
全诗明白晓畅 ,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 , 再叙实景 , 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 读过之后 , 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 字廷秀 , 号诚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