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诗词( 三 )


前两句 , 含蓄;后两句 , 真率 。
含蓄 , 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 , 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 , 而仍然不得不诉 。
故似若相反 , 而实则相成 。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 所以下片便宕开 , 从远处谈起 。
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 。
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 , 她在南京的时候 , “每值天大雪 , 即顶笠、披蓑 , 循城远览以寻诗” 。
冬天都如此 , 春天就可想而知了 。
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 , 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 , 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 , 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 , 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 。
但事实上 , 她的痛苦是太大了 , 哀愁是太深了 , 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 , 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 , 不能承载了 。
设想既极新颖 , 而又真切 。
下片共四句 , 前两句开 , 一转;后两句合 , 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 。
双溪春好 , 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 , 也只不过是“也拟” , 下面又忽出“只恐” , 抹杀了上面的“也拟” 。
听说了 , 也动念了 , 结果呢 , 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
主旨:愁
《滴天髓》:“寿箕幽微识者稀″…全诗求解释滴天髓的价值《滴天髓》一书 , 相传为宋人京图著 , 明初刘基注 。
《滴天髓》之名最初见于《明史》 , 其《艺文志》录有《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 。
到清初顺治十五年 , 礼部尚书陈素庵编辑的《滴天髓辑要》问世 , 后康熙时期又有千顷堂木刻本《命理须知滴天髓》 , 可见在清初 , 就至少有两种以上的版本流行于世 。
然而能以严肃的治学精神 , 注解《滴天髓》的 , 清朝以来 , 功劳最大的当属任铁樵、徐乐吾 。
任铁樵穷毕生精力 , 研究注解 , 并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五行生克制化正理 , 偏重格局和神煞的现象 , 以其深厚的命学理论功底 , 结合一生的命理实践 , 条分缕析 , 阐微发隐 , 培根敷叶 , 正本清源 , 并以大量的时人命例 , 广证博引 , 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成为研究《滴天髓》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 世代相传 , 至今人们仍奉为命学经典 , 所以《滴天髓》就成为和《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子平真诠》齐名的命学“四书”之一 , 堪称中华命学的集大成之作 。
自《滴天髓》面世以来 , 命学界就给予极高的评价 , 比如清初的陈素庵 , 虽然自视清高 , 目空一切 , 但站在学术的立场上 , 他仍对《滴天髓》给予很高的评价 , 他说:“其书穷干支之情、通阴阳之变 , 不拘格局 , 不用神煞 , 但从命理推求:愈入愈微 , 愈微愈显 , 诚此道之专精 , 术家之拔萃也 。
”在《命理约言》中 , 他又称赞说:“其笔朗而快 , 言理皆了然心手 。
”并认为该书所言 , 应成为命家法式 。
命理大师徐乐吾更是颇有心得地说过:“仆研习命理有年 , 生平最服膺者为《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三书 。
”民国初年命理学家方重审认为:“此中旧籍 , 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 , 最为完各精深 , 后之言命学者 , 千言万语 , 不能越其范围 , 如江河日月 , 不可废者 。
” “倘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俱全 , 于斯道庶几入圣矣!”...
什么叫做 形象化语言什么是形象化语言初学命理的人常常被命理书中那些干涩无味的名词和断语所困惑 , 由于对命理的神秘而爱好 , 欲罢不能 , 不得不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把它记下 。
因不知其所以然 , 以致不能心领神会 , 融会贯通 , 甚至学了多年 , 还不能正确判断命主的吉凶祸福 。